那天下午,我一股脑把三年的经验在两小时内全倒给她。看着她从认真记录到眼神迷茫,最后小声问:“师傅,这些我都要记住吗?”我才意识到,自己把带新人想得太简单了。
晚上回到家,我翻来覆去睡不着。想起六年前我刚入职时,我的师傅只是扔给我一本操作手册,说了句“自己看,不懂再问”。整整一个月,我像个无头苍蝇,犯过的错比做对的事还多。我不想让小林也经历这些。
改变是从观察开始的。我发现小林总在午休时默默练习我上午教的内容,但遇到问题却不敢开口。有一次她处理客户咨询,明明流程都对了,却因为语气太生硬差点丢了客户。我在旁边听着,突然明白:光教步骤是不够的,还要教她怎么思考。
第二天,我换了个方法。不再一股脑地灌输,而是每次只教一个核心点,然后立刻让她实操。她做的时候,我不再站在背后盯着,而是坐在旁边做自己的事,只在关键时刻提示。她犯错时,我先让她自己找原因,再一起分析。慢慢地,她敢提问了,甚至开始有自己的想法。
那个月最触动我的,是有天加班到很晚。小林在整理一份特别复杂的报告,反复修改了七八次。已经晚上九点了,她还在电脑前较劲。我走过去说今天先到这里吧,她抬头时眼里有泪光:“师傅,我是不是太笨了?”那一刻,我看到了曾经的自己。
我拉过椅子坐下,把键盘挪过来:“来,我们一步一步来。我第一次做这种报告时,改了二十多次呢。”那个晚上,我们不仅完成了报告,我更把每个步骤为什么这样做、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、怎么解决,都掰开揉碎讲给她听。当她终于独立完成时,那种喜悦让我明白——真正的成长需要时间和耐心。
三个月后,小林已经能独立负责项目了。季度评优时,她拿到了新人进步奖。上台领奖时,她突然转向我:“最想感谢的是我师傅,她不仅教我做事,更让我相信我可以做好。”台下掌声响起时,我眼眶发热——原来,帮助别人成长的感觉这么好。
现在,我已经带过十几个新人,也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。比如第一周只教最核心的20%内容,让他们先建立信心;每周五留出半小时专门答疑;每个新人都有本“成长日记”,记录他们的突破和困惑。最重要的是,我学会了根据不同人的特点调整带教方式——有人需要多鼓励,有人需要更具体的指导,有人适合边做边学。
上周,小林开始带她的第一个新人。我看见她耐心地示范,细致地讲解,还在新人的笔记本上画了张流程图。那一刻,我突然意识到,这不只是技能的传承,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——我们都在努力让后来者少走些弯路,让成长变得更有温度。
带新人这条路,我从手足无措到游刃有余,最大的感悟就是:最好的师傅不是自己有多厉害,而是能站在新人的角度,理解他们的不安,欣赏他们的尝试,耐心等待他们的绽放。每次看到新人从青涩到独当一面,我都觉得,这就是工作中最美好的收获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人美经典文章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人美经典文章
热门排行
阅读 (87)
1恋爱时的细心照顾,婚后的粗心忽略阅读 (76)
2明知没有结果 可心疼还在继续阅读 (72)
3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72)
4想和他一起去海边散步看星星阅读 (70)
5曾共看的日落,成单人余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