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切的开端,其实挺美好的。那是我家小宝刚满八个月的时候,开始对除了母乳和米粉之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。小舌头舔舔的,看见我们吃东西,那双乌溜溜的眼睛就一眨不眨地盯着,小手还一抓一抓的。我和他爸看着心都化了,就琢磨着给他添点儿零食,磨磨牙,也尝尝新味道。
像我们这代年轻父母,都挺信“海淘”的。总觉得国外的东西,标准高,监管严,尤其是孩子入口的,更是半点马虎不得。那段时间,我手机里好几个育儿APP,天天泡在各种海淘攻略和母婴论坛里。比价格,看评论,研究成分表,感觉自己都快成半个专家了。最后,千挑万选,锁定了一款日本某知名品牌的婴儿磨牙米饼。宣传说得特别好,无添加,易溶解,不怕卡喉咙,图片上的小娃娃笑得那叫一个开心。价格不算便宜,但想着为了孩子,贵点就贵点,放心最重要。我找了个看起来挺靠谱的代购店铺,看评价清一色的“正品”、“宝宝爱吃”,没多想,就下单了两大盒。
等待包裹的那几天,心里还挺期待,想象着我家小宝捧着米饼,咿咿呀呀满足的小模样。包裹到了,拆开一看,包装确实精美,日文密密麻麻,看着就“高级”。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也印得清清楚楚,离过期还有大半年呢。我心里那块石头落了地,赶紧拆了一小包,给小宝尝鲜。
他确实爱吃,小手抓着,咔哧咔哧,没一会儿就吃完一块,糊得满脸都是碎屑,还冲我乐。当时那个心情啊,当妈的都懂,就是那种“我给我宝贝找到了好东西”的满足感和幸福感。
问题出在一个多月后。那天周末,阳光挺好,我抱着小宝在阳台晒太阳,他手里捏着半块米饼玩。我闲着没事,就拿起包装袋,对着光仔细看那些日文说明。说实话,以前也从没这么认真看过。这一看,还真看出了点不对劲。
包装袋边缘,靠近封口的地方,好像有一道极其细微的、颜色略深于周围塑料的痕迹。不对着光,根本发现不了。我心里“咯噔”一下,一种不祥的预感冒了出来。我小心翼翼地,试图沿着那条痕迹把最外层的塑料薄膜撕开一点。结果,让我头皮发麻的一幕出现了——那层印着漂亮图案和日文的薄膜下面,竟然还有一层包装!
下面那层包装,明显旧很多,颜色发暗,上面印的日期,我眯着眼睛仔细辨认,脑袋“嗡”的一声——那日期,赫然已经过期快一年了!
我当时就傻了,浑身的血好像一下子涌到了头顶,又唰地一下退了下去,手脚冰凉。我愣在那儿好几秒,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。我赶紧翻出家里剩下的所有米饼,一包一包地对着光仔细检查。结果,越查心越凉。大概有三分之一,都能在不同位置发现这种重新封装的痕迹!有的在边角,有的在背面,手法非常隐蔽,但一旦被你识破,就无比清晰,像一道丑陋的伤疤。
愤怒,是第一感觉。火烧火燎的,恨不得立刻冲到那个代购卖家面前,把东西摔他脸上!我立马拿起手机,点开那个代购的聊天窗口,手都在抖。我把拍好的照片,上下两层日期的对比图,一股脑全发了过去,质问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。
那边沉默了好几分钟,然后发来一行字:“亲,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呢?我们保证是日本直邮的正品哦。”
这种轻描淡写的推诿,让我的火气更大了。我直接把更清晰的细节图拍过去,指出那条重新封装的压痕。又是漫长的沉默。然后,他的态度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。
“亲,实在对不起对不起!可能是我们仓库管理疏忽,发错了批次。我们愿意给您全额退款,您看可以吗?东西您直接扔掉就好了。”
全额退款?扔掉?他说得那么轻松。我心里那股火,瞬间被一种更深的、冰冷的恐惧给压了下去。他这么爽快就同意退款,甚至不要求我把东西寄回去,这说明了什么?说明他心里有鬼!说明他怕事情闹大!说明他很可能知道这根本不是个例,而是普遍现象!
我拒绝了退款。我说,这不是钱的问题。我要知道,我孩子吃进肚子里的,到底是什么?那些过期的原料,到底会不会对他的身体造成伤害?那些重新封装用的胶,高温下会不会有毒物质渗出来?
对方不回复了。无论我再发什么,都石沉大海。我再去点开那家店铺,发现已经被封了。
那一刻,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和后怕。我坐在沙发上,看着在地上爬来爬去、无忧无虑的小宝,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。我恨那些黑心的商人,为了钱,连婴儿的口粮都敢下手。我更恨我自己,为什么那么轻易相信“海淘”的光环,为什么没有更早、更仔细地检查?我自以为给了他最好的,却可能亲手把潜在的危险喂到了他嘴里。
那种自责和懊悔,像虫子一样啃咬着我的心。我抱着小宝,他软软的小身体靠在我怀里,还咿咿呀呀地不知道在说什么,完全不知道妈妈心里正在经历怎样的惊涛骇浪。我反复回想他这段时间有没有哪里不舒服,拉肚子?厌奶?烦躁?好像有一点,又好像没有。那种不确定感,最是折磨人。
这件事之后,我落下了“病根”。但凡是给孩子吃的东西,不管国产进口,不管多大品牌,我都要拿着包装袋反复研究,对着灯光照了又照,用手摸了又摸,确认是原生包装才敢给他吃。家里的零食,也尽量自己动手做,虽然麻烦,但心里踏实。
后来,我跟几个关系特别好的宝妈聊起这事,她们听了也都又惊又气。其中一个说,她好像也买到过类似的东西,包装有点怪,但当时没多想,就扔了。我们一合计,这恐怕不是某个无良代购的个人行为,背后很可能是一条灰色的产业链:有人专门回收临期或过期的进口婴儿食品,通过某些技术手段更换掉外层包装,打印上新的、虚假的生产日期,再通过一些监管不严的电商平台或者代购渠道,流回到市场上。
他们利用了什么呢?就是利用了父母们对“进口”二字的盲目信任,利用了我们对全外文包装的辨识困难,利用了海淘退换货麻烦、维权成本高的特点。
现在,我家小宝已经一岁多了,健健康康,活泼可爱。那次事件似乎没有给他留下什么肉眼可见的后遗症。但我心里的那道坎,一直还在。它提醒我,在这个信息爆炸、选择多到眼花缭乱的时代,做父母的,真得练就一双火眼金睛。不能盲目迷信任何标签,无论是“进口”还是“网红”。信任,不应该被轻易地赋予一个遥远的、看不见的产地或一个虚拟的好评列表。
孩子的健康,容不得半点侥幸。那盒米饼,我一直没扔,就放在储藏室最角落的地方。偶尔看到它,心里还会一紧。它像一个小小的警示牌,立在我的生活里,提醒着我,作为一个母亲,守护孩子的路,需要多么的小心翼翼,以及,那份沉甸甸的责任,谁也替代不了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人美经典文章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人美经典文章
热门排行
阅读 (71)
1恋爱时的细心照顾,婚后的粗心忽略阅读 (69)
2明知没有结果 可心疼还在继续阅读 (62)
3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58)
4曾共看的日落,成单人余晖阅读 (58)
5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