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美经典文章人美经典文章

用热爱抗疲惫:我在辛苦中找到坚持的意义

    凌晨三点,我还在电脑前改第十五稿设计图。眼皮沉得像挂了铅块,肩膀酸得发硬,手指在键盘上机械地敲击。这已经是连续第三周加班到深夜了。

    就在准备放弃时,我无意中点开了手机里的一张照片——青海湖边,一个小女孩正专注地画着落日,她的画板上,橙红色的光芒洒满湖面。那一刻,所有的疲惫突然变得可以忍受。

    因为那个小女孩,就是我。

    十六岁那年,我第一次握住油画笔。那是高二的一个周末,我逃了补习班,溜进市文化馆的免费绘画班。教室里弥漫着松节油的味道,阳光透过百叶窗,在画架上切出细长的光带。

    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支2B铅笔和一张白纸。“今天画静物,”他指着一组石膏几何体,“但我要你们画的不是形状,是光。”

    我懵懂地照着做,却总也画不好。线条歪歪扭扭,明暗一塌糊涂。旁边的同学陆续交上令人羡慕的作品,我的纸上却只有一堆杂乱无章的线条。

    “你看,”老师拿起我的画,“这些阴影里,藏着你的不安。”他指着其中一道特别用力的笔触,“但这一笔,很坚定。找到它,然后跟着它走。”

    就是这句话,像黑暗中突然亮起的一束光。

    从那天起,我一头扎进了绘画的世界。周末全部泡在文化馆,平时做完作业就偷偷练习。妈妈发现后很不理解:“画画能当饭吃吗?你现在最重要的是考个好大学。”

    我没有争辩,只是更努力地画。因为只有在调色盘前,我才感觉自己是活着的。那种感觉很难形容——当画笔在画布上游走,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,只剩下颜色和光影在对话。

    高三那年,我以艺术生的身份参加了省里的美术比赛。作品叫《晨光中的旧课桌》,画的是学校里那张被我刻满了公式的课桌,清晨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来,在桌面上投下温暖的光斑。

    没想到,这幅画得了一等奖。

    颁奖典礼上,评委老师说:“这张画里,我看到了真实——学习的压力,青春的迷茫,但更多的是对光明的渴望。”

    那一刻,我在台下泪流满面。不是因为获奖,而是因为终于有人看懂了我想说的话。

    大学我如愿以偿读了设计专业。毕业后进入一家广告公司,从最基础的设计助理做起。

    现实很快给了我当头一棒。

    第一次提案,我精心准备的设计被客户全盘否定。“太文艺了,不够商业”“我们要的是卖货,不是艺术”。改到第五稿时,我几乎认不出那是自己的作品。

    那段时间,我每天加班到深夜,回到出租屋时常常已是凌晨。最累的时候,我在地铁上睡着,坐过了七八站。醒来时车厢空荡荡的,只有疲惫的影子陪着我。

    有次为了赶一个急活,我连续工作了三十六小时。走出公司时,阳光刺得眼睛生疼。我突然很想念十六岁那个下午,想念第一次握住画笔时手心微微出汗的感觉。

    我问自己:你还热爱设计吗?

    答案是肯定的。只是这份爱,被日复一日的修改意见、永无止境的加班淹没了。

    转机出现在一个公益广告项目上。我们要为山区儿童图书馆做一系列宣传海报。前期几版设计都很精美,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。

    “太城市视角了,”总监说,“我们不是在可怜他们,而是在展示他们的美好。”

    这句话点醒了我。周末,我自费去了那个山区小学。孩子们正在上美术课,用的是最便宜的蜡笔,画的是家门口的山、田里的牛、外出打工的父母。

    一个小女孩画了一棵很大的树,树下坐着一家三口。“这是许愿树,”她告诉我,“我想爸爸妈妈的时候,就画这棵树,然后愿望就会实现。”

    她的画很稚拙,颜色涂得也不均匀,但那份真挚的情感,让我的眼眶湿润了。

    回来后,我推翻了之前所有的设计。新的海报上,我用了孩子们的原画作为主视觉——歪歪扭扭的房子,比例失调的小人,鲜艳夺目的太阳。文案只有一句:“他们画的不是画,是心中的世界。”

    客户看到方案后沉默了足足一分钟,然后说:“就是这个。”

    作品发布后引起了很大反响,不仅为图书馆筹到了足够的资金,还让更多人关注到山区儿童的美术教育。

    那个加班的深夜,当我看到手机里十六岁自己在青海湖边画画的照片时,我突然明白了——疲惫从来不是热爱的反面,而是通往热爱的必经之路。

    就像那个山区的小女孩,用最简陋的蜡笔画出心中的许愿树;就像十六岁的我,用笨拙的笔触捕捉光影;就像现在的我,在无数个深夜里为了一句文案、一个像素而较真。

    这些看似辛苦的时刻,其实都是热爱的不同形态。它有时是青海湖边的第一次怦然心动,有时是领奖台上的喜极而泣,有时是山区小学里的深深触动,有时就是凌晨三点办公室里,疲惫却依然明亮的眼睛。

    上周,我又去了那所山区小学。那个画许愿树的小女孩已经上初中了,她的画还贴在图书馆的墙上。

    新来的美术老师告诉我,现在有更多志愿者来教孩子们画画,还有企业捐赠了专业的画具。

    “但孩子们最喜欢的,”她指着一面贴满画的墙,“还是用蜡笔画。他们说,蜡笔的颜色最鲜艳,像彩虹一样。”

    我看着那些画——红色的房子,绿色的云,紫色的牛,还有笑得特别大的太阳。在这些不讲究透视、不顾忌现实的画面里,藏着孩子们最纯粹的快乐和最天马行空的想象。

    那一刻,所有的熬夜、改稿、客户的刁难、身体的疲惫,都变得值得。

    回程的车上,我打开速写本,画下今天看到的场景:孩子们围成一圈画画,阳光从窗户洒进来,照在他们专注的小脸上。画完后,我在旁边写了一行小字:

    “疲惫是身体的,热爱是心里的。当心里装满了热爱,身体的疲惫就变成了通往美好的台阶。”

    真的,热爱从来不是轻松的代名词。它需要你付出时间、精力,甚至健康。它会让你在深夜里怀疑人生,在挫折前想要放弃。

    但也是这份热爱,让你在无数次想要放手时,又默默地多坚持了一会儿。让你在疲惫到极致时,还能从心底生出继续前行的力量。

    就像此刻,窗外天色已亮,我又熬过了一个通宵。保存好设计稿,关掉电脑,虽然身体累得快要散架,但心里是满的。

    因为我知道,今天这份设计,可能会让某个孩子第一次走进图书馆,可能会让某个山区小学多一盒蜡笔,可能会让某个像十六岁的我一样迷茫的少年,找到属于他的那束光。

    而这,就是所有的意义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人美经典文章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