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的手机歌单里,他们的歌占了整整三页。开车时,他总把音量调得很大,车窗摇下来,风灌进来,他跟着唱,跑调了也不在乎。我坐在副驾驶座上,看着他的侧脸,觉得就这样一直开下去也挺好。
“他们下个月要来开演唱会了。”有一天吃饭时,他放下筷子,很认真地说。
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。那支乐队来自英国,十年才来亚洲巡演一次。票开售三分钟就抢光了,他发动了所有朋友一起抢,最后不知道从哪儿弄来了两张内场票。
“你一定要陪我去。”他说,“这是我这辈子最想看的现场。”
我点点头,心里却有些发愁。演唱会那天,正好是我职称评审的最后期限。我试着调时间,可评审会改不了期。组长说,这次不上,就要再等两年。
我没敢马上告诉他。想着也许还有转机,也许评审会提前结束,也许我能赶个尾声。那段时间,他每天都在念叨演唱会,查歌单,看场馆攻略,甚至开始学他们的新歌,说要到时候跟着唱。
“你知道吗,”有天晚上,他躺在沙发上,头枕着我的腿,“我从高中就开始听他们了。那时候用MP3,晚上躲在被窝里听。他们的歌陪我度过了好多难熬的时刻。”
他闭上眼睛,轻轻哼起那首《北方的星》。声音很低,有些地方还走了音,但在昏暗的灯光下,竟格外动人。
“这次能和你一起去,真好。”他说。
我的心沉了一下。
随着演唱会日期临近,我越来越焦虑。好几次想开口,看他那么期待,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。我想,再等等,也许会有奇迹。
没有奇迹。
评审会从早上九点开到晚上六点还没结束。我坐在会议室里,手机调了静音,看他发来的消息:
“我出发啦!”
“场馆外人好多,都在排队买周边。”
“我给你买了应援手环,蓝色的,你肯定喜欢。”
“我进场了,位置真好,能清楚看到舞台。”
“你快到了吗?”
每条消息都像针一样扎在我心上。六点半,评审终于结束,我冲出大楼,拦了辆出租车。
“去体育馆,麻烦快点。”
司机看了我一眼:“那边现在堵死了,全是去看演唱会的。”
果然,离场馆还有两公里就开始堵了。车流缓慢移动,窗外能听到隐约的音乐声和欢呼。我摇下车窗,晚风吹进来,带着初秋的凉意。
七点整,演唱会开始了。透过电话,我听见他兴奋的声音:“开始了!第一首就是《昨日桥》!”
然后是巨大的声浪,成千上万人一起合唱的声音。那首歌我听他放过很多次,此刻从电话里传来,却如此遥远。
车堵在路上,一动不动。我看着窗外,有人步行往场馆方向跑,脸上画着乐队的标志,手里挥舞着荧光棒。他们是去赴约,赴一场青春的约。而我,被困在这辆出租车里,离他只有一公里,却像隔着整个海洋。
“你到哪儿了?”他在电话里喊,背景音太吵,他不得不提高音量。
“快到了。”我说,声音有些发抖。
其实我知道已经来不及了。即使现在下车跑过去,赶到时演唱会也过半了。更重要的是,我错过了开场,错过了他最想与我分享的时刻。
第二首,第三首……他时不时给我发语音,断断续续地描述现场的震撼。我能听出他的快乐,也能听出他声音里逐渐明显的失望。
当我终于赶到体育馆外时,已经八点二十了。演唱会进行了一个多小时,我站在紧闭的大门外,能感受到脚下地面的震动——那是数万人随着节奏跳动。
我找了个相对安静的角落,靠在围墙上。场内突然爆发出巨大的欢呼,然后是前奏响起——是那首《北方的星》,他最喜欢的那首。
电话突然响了,是他。
“你在哪儿?”他问,背景音小了些,可能走到了相对安静的角落。
“我在门口。”我说,“对不起,我来晚了。”
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,只能听到隐约的音乐。
“他们正在唱《北方的星》。”他终于说。
“我知道。”
我们都没再说话,就这样通过电话听着同一首歌。他在场内,我在场外,隔着一堵墙。我能想象他站在那里,举着手机,让我也能听到。就像他曾经无数次想与我分享他喜欢的音乐那样。
歌唱到一半,主唱突然停下来,对全场说:“下面这段,请大家放下手机,搂住身边的人,好好感受这个时刻。”
场内爆发出更大的欢呼,然后渐渐安静下来。我听见他从嘈杂中走出来的脚步声,似乎找了个更安静的地方。
“他刚才说,搂住身边的人。”他在电话里轻轻说,“我身边没有你。”
那一刻,我的眼泪终于掉了下来。
演唱会结束后,我在出口处等他。人群像潮水一样涌出来,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兴奋和满足。他最后一个走出来,手里拿着两个发光的应援手环。
看见我,他笑了笑,把其中一个手环递给我:“给你留的。”
我们沿着深夜的街道慢慢走,他给我讲演唱会的细节:吉他手那段惊艳的solo,主唱跳到观众区的疯狂,安可时全场一起合唱的震撼。
“特别是唱《北方的星》的时候,”他说,“所有人都打开了手机的手电筒,整个场馆像星空一样。”
我静静地听着,握紧那个发亮的手环。
走到我家楼下时,他突然停下来,从包里拿出耳机,把一边递给我:“听一下这个。”
是《北方的星》的现场录音,杂音很大,但能听出万人合唱的磅礴。
“我录下来了,”他说,“知道你可能赶不上。”
我们站在路灯下,分享着同一副耳机,听完了他最珍视的时刻。歌唱完,现场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和掌声,在那录音里显得格外遥远,却又格外真实。
“没关系,”他把耳机收起来,“以后还有机会。”
但我们都明白,可能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。那支乐队十年才来一次,下一次,我们会在哪里?还会在一起吗?人生能有几个十年?
后来,每当听到那支乐队的歌,我都会想起那个夜晚。想起我站在体育馆外,他站在馆内,我们通过电话听同一首歌。想起他送我那个发亮的手环,以及路灯下分享的耳机。
有些错过,会成为心里的一根刺,轻轻一碰就会疼。但正是这些疼痛,让我们记住了那些本应美好的时刻,记住了有人曾经那么想与我们分享他的整个世界。
如今,那支乐队又出了新专辑,他依然会第一时间分享给我。我们不再提起那场演唱会,但我知道,那个夜晚已经成了我们之间一个无声的坐标,标记着年轻时的遗憾与原谅。
也许所有的爱情里,都有一场没一起看成的演唱会。它提醒我们,珍惜下一个值得奔赴的现场,珍惜那个还想与你分享整个世界的人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人美经典文章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人美经典文章
热门排行
阅读 (87)
1恋爱时的细心照顾,婚后的粗心忽略阅读 (76)
2明知没有结果 可心疼还在继续阅读 (72)
3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72)
4想和他一起去海边散步看星星阅读 (70)
5曾共看的日落,成单人余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