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接了个新项目,难度远超我们之前的经验。我作为负责人,每天面对的都是陌生的技术难题、紧迫的交付期限,还有团队里那一双双既期待又迷茫的眼睛。压力像潮水一样,从早上睁眼就开始涨,一直到深夜躺下,还在胸口起伏。
我开始频繁地加班,带着团队一起熬。可事情并没有好转,反而像陷入了一个泥潭——越用力,陷得越深。方案一次次被推翻,代码写了又删,进度表上的红色预警越来越多。
最难受的是那种孤立无援的感觉。我不敢在团队面前露怯,只能强装镇定;不敢跟家人说,怕他们担心;甚至不敢跟自己承认——我可能真的搞不定了。
那是个周四晚上,快十点了,办公室里只剩下我。显示器幽幽的光照在脸上,我对着满屏的错误提示,大脑一片空白。尝试了所有能想到的办法,问题依然像座大山横在面前。疲惫、焦虑、自我怀疑在这一刻达到了顶点。
我几乎是下意识地拨通了他的电话。他是我亦师亦友的老大哥,大我十来岁,平时话不多,但总能在关键时候点我一下。
电话接通了,我还没开口,他就听出了不对劲:“声音这么哑,又加班呢?”
就这一句,我的防线瞬间垮了。我把这一个月来的困境、压力、挫败,像倒豆子一样全说了出来。语无伦次,说到后面甚至带了哭腔。
他在那头安静地听着,没有打断,直到我说完才轻轻问了句:“晚饭吃了吗?”
我愣了一下:“好像……忘了。”
“走吧,”他说,“我就在你公司楼下。”
十五分钟后,我们在楼下的面馆坐下了。热腾腾的牛肉面端上来,他推到我面前:“先吃饭,天大的事吃完饭再说。”
看我狼吞虎咽地吃完,他才开口:“你知道吗,你刚才说的所有话里,‘我’字出现了四十七次。”
我愣住了。
“全部是我要怎么办,我觉得该这样,我担心那样……你把所有的担子都扛在自己一个人肩上,能不累吗?”
他拿出手机,翻出我们团队的合照,指着上面的每一个人:“小王对这块技术最熟,你为什么不把调试的任务交给他?小李心最细,文档和测试她比你强。还有老张,他人脉广,完全可以帮你协调其他部门的资源。”
“你以为扛下所有是负责,实际上,你是在剥夺团队成长的机会,也在切断自己求助的路径。”
那天晚上,我们聊到很晚。他没有讲什么大道理,只是分享了他年轻时类似的经历——怎么从单打独斗到学会依靠团队,怎么从死磕一个方案到懂得适时转弯。
“人不是万能的,”临走时他拍拍我肩膀,“承认自己需要帮助,不是软弱,而是智慧。”
这句话,像一把钥匙,打开了我心里那把沉重的锁。
第二天,我破天荒地迟到了两小时——好好睡了一觉。到公司后,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召集团队开诚布公地道歉:“对不起,这段时间我把大家带偏了。这个项目,靠我一个人完不成,我们需要一起想办法。”
我按照他的建议,重新分配了任务,把专业的事交给最专业的人。更重要的,我不再假装无所不能,而是坦然承认:“这个地方我也不懂,咱们一起研究。”
变化悄然发生。小王主动接过了最棘手的技术模块,每天兴致勃勃地分享进展;小李把测试流程梳理得井井有条;老张真的从兄弟部门借来了两个高手帮忙。
而他,成了我固定的“树洞”。每周我们都会抽时间坐坐,有时是正式的会议,有时就是下班后的一杯咖啡。他不直接给我答案,而是不断地提问:“你想过这个可能性吗?”“如果换个角度呢?”“团队现在士气怎么样?”
这些问题逼着我去思考那些被忽略的细节,去关注团队的状态,而不是只盯着技术难题。
一个月后,项目终于走上正轨。庆功宴上,团队成员轮流来敬酒,说的都是同一句话:“老大,这段时间跟你干活,特别踏实。”
我知道,这份踏实,是因为我不再假装坚强,而是学会了依靠。
现在,每当有同事或下属遇到困难,我都会想起那段日子。我会走过去,轻轻问一句:“最近怎么样?需要聊聊吗?”
因为他让我明白,真正的支持,不是高高在上的指导,而是平等的陪伴和倾听;不是替你解决问题,而是帮你看到自己拥有的力量。
我们每个人都在人生的道路上负重前行,都会有觉得撑不下去的时刻。而那个在你最狼狈时出现的人,那句“先吃饭”的朴素关怀,那份“我懂你”的默默支持,会成为黑暗中最温暖的光。
它告诉你:你不必一个人硬撑,累了就歇歇,难了就说说。这世上最好的支持,不过是需要时,有人对你说——“别怕,有我在”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人美经典文章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人美经典文章
热门排行
阅读 (87)
1恋爱时的细心照顾,婚后的粗心忽略阅读 (76)
2明知没有结果 可心疼还在继续阅读 (72)
3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72)
4想和他一起去海边散步看星星阅读 (70)
5曾共看的日落,成单人余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