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美经典文章人美经典文章

朋友说 “帮孩子找学校”,给了 2 万好处费后没下文

    这件事过去大半年了,现在提起来,心里头还跟压了块石头似的。要不是实在憋得难受,我都不愿意再回想。可人啊,总得从跟头里学点啥,我就把这段经历原原本本讲出来,也算给自己一个交代。

    我那孩子,学习不算拔尖,中不溜儿。眼瞅着要升初中了,我和他妈急得嘴角起泡。我们家对口的学校不太好,周围亲戚朋友家的孩子,有点门路的都往那两所重点挤。饭桌上,单位里,听到的都是谁谁家又托了关系,孩子进了好学校。那种氛围,让你觉得要是使不上劲,就是亏待了孩子。

    去年春天,一次老同事聚会,我就提起了这烦心事。坐我旁边的老刘,以前一个办公室处得不错,他拍着我肩膀说:“老弟,你这事咋不早说?我认识个朋友,路子广,专门帮人办这个。前年我表侄就是他给弄进XX中的(就是我心心念念的那所重点),办得妥妥的。”他一说这个,我眼睛立刻就亮了,感觉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。

    老刘挺热心,没过两天就组了个局,把他那个朋友,姓王的一位大哥,介绍给我认识。王大哥看着挺和气,说话不紧不慢,但句句都点在关键上。他没打包票,只说“这事有难度,名额非常紧,但我可以试试,毕竟跟那边领导有点交情。”他越这么说,我越觉得他靠谱,不像那些胡吹海侃的。饭桌上,他聊起教育局的一些人事,几个校长的名字也随口就来,显得门儿清。我心里的信任又多了几分。

    后来我们又单独见了几次面。他告诉我,现在办事都不容易,需要“打点”,这我懂。他暗示这个数可能不小,我心里咯噔一下,但一想到孩子的前途,还是咬牙问了具体数目。他伸出两个手指头,说:“起码得这个数,二十万。”我当时就倒吸一口凉气。他看我脸色变了,马上说:“当然,不是一次性的。你先拿两万,算是前期活动和请客吃饭的费用,我把路子蹚开,等有了准信,名额锁定差不多了,再谈后面的。”

    两万块,对我们家来说不是小数目,但还在能承受的范围内。我跟我媳妇商量了一晚上,她一开始也犹豫,怕被骗。但我反复说:“老刘介绍的,知根知底,应该没问题。再说,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,为了孩子,这点风险得冒。”最终,我们还是决定赌一把。

    我记得特别清楚,那是个周五的下午,我从银行取了两万块钱现金,厚厚一沓,用信封装好。在咖啡馆见到王大哥,我把信封推过去,手心里都是汗。他接过去,看也没看就放进随身带的皮包里,然后举杯跟我说:“放心,兄弟,你孩子的事就是我的事。等我消息,快的话,月底就有信儿。”我当时心里一块大石头好像落地了,充满了希望,觉得孩子的未来一下子光明起来。

    接下来的日子,就是漫长的等待。头两个星期,我还能沉住气。给王大哥发信息,他回得还挺及时,总是说“正在运作”,“领导出差了”,“别急,快了”。每次收到这样的回复,我都能安心两天。一个月过去了,我开始有点焦躁。再发信息,他回复就慢了,有时候隔天才回,内容也变成了“最近风声紧”,“再等等”。

    快到暑假了,学校招生都开始了,我彻底坐不住了。电话打过去,他不是说在开会,就是说在外地。语气也不像之前那么热情了,甚至有点不耐烦,说我“催得太紧,容易坏事”。我媳妇开始埋怨我,说肯定是上当受骗了。我还跟她吵,说不可能,老刘担保的。

    最后促使我撕破脸的,是我在学校官网看到录取名单公示,反复看了三遍,根本没有我孩子的名字。我浑身发冷,直接打电话给老刘。老刘在电话那头支支吾吾,最后才坦白,说他自己也是听别人说的这个王大哥,他表侄那事好像……也没完全办成,只是进了个分校,而且好像也花了不少钱,他具体情况也不清楚。

    我脑子“嗡”的一声,全明白了。老刘也是半瓶子水,被人家当成了“口碑”工具。我立刻给王大哥发了最后通牒的信息,要么办事,要么退钱。结果,信息如石沉大海。电话再打,已经是“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”。

    我去了我们见面的咖啡馆,去了他之前提过的一个办公地点,根本查无此人。两万块钱,就这么打了水漂,连个响动都没听见。

    那段时间,我整个人像被抽空了。不仅仅是钱的问题,那种挫败感和愚蠢感,几乎把我击垮。我觉得自己特对不起孩子,对不起这个家。我像个傻子一样,轻信了一个陌生人,把家庭的希望寄托在这种歪门邪道上。我媳妇虽然也生气,但看我失魂落魄的样子,反倒没再多说什么,只是叹气。

    后来,我们沉下心来,根据孩子的实际成绩,托真正的朋友打听,联系了几所不错的民办学校,最后孩子通过正常的考试和面试,被其中一所录取了。虽然不是我最初梦想的那所顶尖重点,但学校氛围很好,孩子也很喜欢。

    现在回过头想想,我恨那个王大哥吗?恨。但更恨的是我自己当时那种焦虑、走捷径的心态。为什么社会上像王大哥这样的人能有市场?就是因为有太多像我一样,被焦虑冲昏了头脑的家长。我们总想给孩子最好的,却忘了最根本的道理:孩子的路,终究要他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去走。托关系、走门路,看似是条捷径,底下却往往是陷阱。

    那两万块钱,就当是买了个天大的教训。它让我明白,为人父母,最重要的不是绞尽脑汁把孩子塞进某个名校,而是培养他正直的品格和努力奋斗的精神。风吹不倒,雨打不垮的,永远是靠自己双脚站稳的人。这个道理,我花了兩万块,用了大半年的煎熬才真正想通。希望我的这段经历,能让其他正在焦虑中的父母,稍微冷静一下,别再走我的老路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人美经典文章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