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外号怎么来的呢?因为我做什么都比别人慢半拍。
小学三年级,别人跳绳能跳一百多个,我只能跳二十几个,还总被绳子绊倒。跑步永远是最后一个冲过终点,体育老师看着我直摇头。学习上就更不用说了,数学应用题读三遍还弄不清题目在问什么,语文默写永远有错别字。
那时候,班上选小组长都没人选我,他们说我“会拖后腿”。
放学路上,常有同学嘻嘻哈哈地从我身边跑过,留下一句:“慢蜗牛,明天记得早点出门啊!”
我低着头,攥紧书包带,不敢还嘴。
回家也不敢跟爸妈诉苦。我爸是个工人,性子急,常跟我说:“人不怕笨,就怕不努力。”可我觉得我努力了——我真的努力了。
每个晚上,我都在台灯下写作业到十点,一遍遍抄写生字,一遍遍算数学题。
但第二天老师一批改,还是红叉一片。
那种感觉,就像被困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罩里,看得见外面的世界,却怎么也冲不出去。
初中是我最黑暗的时期。
成绩中下游,体育不及格,性格又内向,几乎没什么朋友。
有一次,学校举办演讲比赛,每个班必须派一名代表。
不知道是谁恶作剧,在黑板上写了我的名字。
班主任看了一眼,居然说:“那就你去吧,锻炼锻炼。”
我吓坏了。
站在台上那天,我腿抖得厉害,准备好的词全忘了,台下嗡嗡的议论声像蚊子一样围着我转。
最后,我在一片窃笑声中逃下了台。
那天回家,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第一次哭了很久。
我觉得自己可能真的没救了。
转机出现在高二。
新来的语文老师姓林,三十多岁,说话很温和。
有一次,她布置了一篇周记,我实在没什么可写,就写了自己养的一盆仙人掌。
我写它怎么在角落里默默生长,怎么在干旱中撑过来,怎么开出不起眼的小花。
没想到,林老师把这篇周记当范文在全班念了。
她说:“这篇文章没什么华丽词藻,但有一种真实的力量。”
下课后,她把我叫到办公室,对我说:“你观察很细,情感也很真。
你要不要试着给校刊投稿?”
我愣住了。
从来没有人这样肯定过我。
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写了篇短文投给校刊,居然登出来了。
虽然只是角落里的一小块,但那是我的名字第一次被印成铅字。
我偷偷买了好几本校刊,送了一本给爸妈。
我爸戴着老花镜看了很久,最后只说了一句:“写得不错。”
但我知道,他挺高兴的。
从那时起,我开始疯狂地看书、写作。
别的同学在刷数学题的时候,我在笔记本上写下一行行文字。
我不再纠结于自己为什么数学总是不及格,而是专注于我能做好的事。
高三那年,我的一篇散文在市里的征文比赛拿了二等奖。
颁奖典礼上,我作为学生代表发言。
这一次,我站在台上,虽然心跳还是很快,但我没有逃跑。
我讲了我的仙人掌,讲了那些被人嘲笑的日子,讲了我如何找到写作这个出口。
讲完后,台下响起了掌声。
我看到林老师在下面对我微笑。
高考我考上了一所普通大学的文学专业。
这在我们重点高中算不得什么好成绩,但对我来说,已经是奇迹。
大学四年,我在图书馆度过了大部分时光,发表了十几篇文章,还开始写自己的第一本书。
毕业时,我已经是一家杂志社的签约作者。
去年,我受邀回高中母校做分享。
站在曾经逃过演讲的礼堂,看着台下年轻的面孔,我说:“曾经我是这里最失败的学生,跑步最慢,成绩最差,连说话都会紧张。
但今天我想告诉你们,失败不是定局,而只是一个过程。
重要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,哪怕它很窄,很不起眼。”
分享结束后,有个瘦小的男生留下来,怯生生地问我:“老师,我数学也很差,总是考不及格,我是不是没希望了?”
我看着他,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。
我说:“数学不好没关系,但你总有一样东西是擅长的。
可能是画画,可能是唱歌,甚至可能是很会讲笑话。
找到它,然后坚持下去。”
如今,我靠写作有了自己的事业,出了两本书,还开了个专栏分享写作经验。
经常收到读者的留言,说我的故事给了他们勇气。
每次看到这样的留言,我都会想起那个在房间里哭泣的少年。
我想告诉他:别怕,那些被嘲笑的时光,那些孤独挣扎的日子,都不是白费的。
它们就像我养的那盆仙人掌,在看似贫瘠的土壤里,默默积蓄着力量。
终有一天,你会开出自己的花——也许不够艳丽,但一定独一无二。
前几天整理旧物,翻出初中毕业照。
照片上的我低着头,不敢看镜头。
我把照片放在书桌前,提醒自己:不要忘记来时的路。
因为那些跌倒后又爬起的经历,才让我懂得如何告诉正在跌倒的人——慢一点没关系,只要还在向前走,就总能到达某个地方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人美经典文章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
人美经典文章
热门排行
阅读 (71)
1恋爱时的细心照顾,婚后的粗心忽略阅读 (69)
2明知没有结果 可心疼还在继续阅读 (62)
3在跨境电商做选品:从踩坑滞销到爆单的选品逻辑阅读 (58)
4曾共看的日落,成单人余晖阅读 (58)
5市场调研助理:协助项目的问卷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