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美经典文章人美经典文章

一起去看日出,我们凌晨三点就起床,冻得瑟瑟发抖却很开心

    那会儿天还黑得透透的,闹钟在凌晨两点五十猛地响起来,声音在寂静里显得特别刺耳。我几乎是闭着眼睛从被窝里挣扎出来的,一股寒意立刻钻进睡衣里,激得我打了个哆嗦。窗外一丝光亮都没有,只有风声呼呼地刮过玻璃。说实话,那一刻我真有点后悔——干嘛非要答应朋友去看什么日出呢?躺在暖和的被窝里睡觉多好。可一想到他们已经在楼下等着,我还是咬咬牙,套上最厚的羽绒服,围巾在脖子上绕了好几圈,手套也戴上了,整个人裹得像只笨拙的熊。

    出门的时候,冷风像刀子似的刮在脸上,我忍不住缩了缩脖子。朋友们已经在车里了,发动机嗡嗡地响着,车里开着暖气,但刚坐进去的时候座椅还是冰凉的。小陈从驾驶座回过头来,咧嘴一笑:“醒醒吧各位,咱们可是要去看今年第一场日出的人!”他的声音里带着没睡醒的沙哑,却掩不住那股兴奋劲儿。小李在旁边搓着手,哈出的白气在车窗上结了一层薄薄的雾。

    车子在空荡荡的街道上行驶,路灯把我们的影子拉得老长。这座城市还在沉睡,只有零星几辆出租车偶尔经过。我们穿过还在打盹的市区,驶上盘山公路。越往上开,温度越低,车窗边缘开始结霜。我透过玻璃往外看,山下的城市灯火像散落的星星,一点一点地变小、变远。

    到了观景台,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“冻得瑟瑟发抖”。推开车门的那一刻,寒风扑面而来,我忍不住“嘶”了一声,把围巾又往上拉了拉,遮住半张脸。观景台上已经有些比我们来得更早的人,大家都跺着脚、搓着手,在黑暗里像一个个晃动的影子。有人带了保温杯,揭开盖子的瞬间,一股白蒙蒙的热气飘出来,咖啡的香味在冷空气里格外诱人。

    我们找了个靠前的位置站着,脚下的枯草结了层白霜,踩上去咯吱作响。小陈从后备箱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毯子,我们三个人挤在一起,把毯子裹在身上。虽然还是冷,但靠在一起的感觉让寒意减轻了不少。小李从包里掏出热水袋,我们轮流捂着已经冻僵的手。

    等待的时间过得特别慢。天空从墨黑慢慢变成深蓝,像有人在天边一点点地调着颜色。星星还挂在天上,但已经不像半夜时那么亮了,若隐若现的,仿佛随时准备退场。远处的山峦显露出模糊的轮廓,像沉睡的巨兽的脊背。

    我的脚趾已经冻得发麻,手指也在手套里失去了知觉,鼻子红通通的,说话时声音都带着颤。可奇怪的是,没有人抱怨。我们聊着各自的生活,聊着新的一年有什么打算,声音在寒冷的空气里显得特别清晰。偶尔停下来的时候,能听见风掠过树枝的声音,还有不知名的鸟儿的早鸣。

    天边开始泛白的时候,人群里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。有人指着东方说:“快了,快了。”那片天空渐渐从深蓝变成鱼肚白,又染上一抹淡淡的粉红,像害羞的少女的脸颊。云彩被镶上了金边,一层一层的,慢悠悠地飘着。

    就在这时,第一道金光突然刺破了云层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。那道金光越来越强,把整个东方的天空都染成了橘红色。然后,太阳的边缘露出来了,像一枚温润的蛋黄,慢慢地、坚定地往上爬。它升得很慢,每上升一点,周围的云彩就变换一种颜色,从橘红到金黄,再到耀眼的亮白。

    当整个太阳完全跃出地平线的那一刻,整个世界都被点亮了。阳光洒在我们身上,虽然还是冷的,但那种温暖是另一种感觉——是从心里涌上来的暖意。我低头看了看身边的伙伴,他们的睫毛上都结了一层薄薄的霜,在阳光下闪闪发光,像缀了细碎的钻石。大家都笑了,笑得特别灿烂,连眼角的皱纹里都盛满了阳光。

    那一刻,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我们要在寒冷的凌晨起床,为什么要忍受着刺骨的寒风站在这里。不是为了拍一张日出的照片发朋友圈,也不是为了完成什么仪式。而是为了这一刻——当阳光冲破黑暗,当温暖驱散寒冷,当新的一天毫无保留地展现在眼前时,心里涌起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动。它提醒着我们,无论黑夜多么漫长,黎明终将到来;无论此刻多么艰难,希望一直都在。

    下山的时候,车里暖和多了。阳光透过车窗照进来,在车厢里跳跃。我们都脱掉了厚重的外套,懒洋洋地靠在座椅上。没有人说话,但那种默契和满足感弥漫在空气里。我望着窗外苏醒的城市,街道上车流开始增多,早起的人们开始忙碌,新的一天真的开始了。

    现在回想起来,那个寒冷的清晨依然清晰如昨。我记得黑暗中呼出的白气,记得冻得发麻的指尖,记得朋友肩膀传来的温度,更记得太阳跃出地平线时心里涌起的震撼。也许以后还会有很多个看日出的机会,但那个瑟瑟发抖却满心欢喜的凌晨,已经成了记忆里最温暖的一个角落。它告诉我,最美好的时刻,往往需要我们付出一点代价,经历一些艰难,但这一切,都是值得的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人美经典文章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