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美经典文章人美经典文章

养老护理员:照顾老人日常的耐心与温暖

    我干养老护理这一行,算起来有十二年了。您要问我这活儿苦不苦?说实话,真苦。但您要问我值不值?我看着王奶奶昨天拉着我的手,清清楚楚喊出我名字的时候,就觉得,值了,一切都值了。

    还记得我刚入行照顾的第一位老人,是李爷爷,八十多岁,阿尔茨海默症,就是咱们常说的老年痴呆。我去的第一天,他正对着窗户发脾气,说儿子把他锁在屋里了。我端着温水过去,想让他擦把脸,他一把推开,水洒了我一身。他儿子在旁边特别不好意思,一直道歉。我说没事,爷爷这是心里不痛快。

    那三个月,我几乎天天去。李爷爷时好时坏,好的时候能跟我聊他年轻时在东北当兵的事,说得眉飞色舞;坏的时候,连我是谁都记不住,喂饭不肯吃,吃药更是像打仗。有一次,他非说药片是我下的毒,怎么劝都不行。我当着他的面,把他那份药拿出来,自己先吃了一颗维生素,笑着说:“爷爷您看,没毒,甜的。”他愣愣地看了我半天,才慢慢把药喝了。他儿子后来跟我说,那天他躲在门外,眼泪差点掉下来。

    其实你说有什么技巧吗?真没有。就是得把自己当成他的家里人。我知道他爱吃茴香馅的饺子,就每个周末自己剁馅、和面,给他包一顿,他吃得特别香。我知道他下午三点总要睡一会儿,就提前半小时把窗帘拉上,把被子铺好。这些小事,做一天两天容易,难的是天天做,月月做,而且做了,他可能转头就忘了。但你得这么想,他忘了,是他的病;我做不做,是我的心。

    后来李爷爷走了,走得很安详。他儿子给我塞了一个红包,我死活没要。我说我照顾李爷爷,是分内的事。他儿子红着眼睛说:“小张,我爸糊涂的时候,连我都不认识,可他最后那几天,嘴里老是念叨‘小张,饺子……’。”就这一句话,让我觉得那三个月的辛苦,全都化开了。

    我们这行,最怕的不是累,是那种不被理解的委屈。照顾过一位刘奶奶,脾气特别倔,洗澡不让帮忙,结果自己在卫生间滑倒了,幸好我就在门外,立马冲进去扶住了。她吓坏了,我也吓出了一身冷汗。从那以后,她才慢慢开始信任我。所以你看,有时候“风险”反而是建立信任的契机,你得用行动证明,你是真的为她好。

    还有一位赵爷爷,是知识分子,退休的老教师。瘫痪在床,说话也不利索。但他脑子特别清醒。我每天给他擦洗、翻身、拍背,帮他做康复运动,累得满头大汗。他不能说话,就用眼睛看着我,那眼神里有感激,也有不忍心。后来,他让女儿买了一块小黑板,他颤颤巍巍地用手指在上面划。我看了半天,才认出来,是“谢——谢——你——”三个字。那块小黑板,我现在还留着。这种无声的感谢,比什么都珍贵。

    说实话,这份工作也改变了我很多。以前我性子急,现在被磨得很有耐心。以前觉得“孝顺”就是给爸妈买好东西,现在才明白,真正的孝顺是“陪着”和“懂得”。是懂得他们动作慢了,需要我们等一等;懂得他们话多了,是因为孤单了;懂得他们有时候像小孩一样闹脾气,是因为害怕被嫌弃。

    您问温暖在哪里?温暖就藏在这些琐碎的日常里。是给张奶奶梳好一个她满意的发髻时,她对着镜子露出的笑容;是喂李爷爷吃下一整碗饭时,他满足地咂咂嘴;是半夜起来给王爷爷盖好踢开的被子时,他无意识抓住我的手……这些瞬间,像黑夜里的小火星,不多,但特别亮,能照亮我往前走很远的路。

    我不敢说自己有多伟大,这就是一份工作,一份需要良心和体温的工作。老人们把生命最脆弱、最需要依赖的一段时光交到我们手里,这是天大的信任。我能做的,就是在这段路上,陪他们走得更安稳、更舒心一点,让他们知道,即使记忆模糊了,身体不中用了,身边依然有个依靠,有份不会消失的温暖。

    这条路,我还想继续走下去。用我这双手,去托起一份份沉甸甸的晚年;用我这点心,去暖一个个需要陪伴的黄昏。这,就是我这个养老护理员的故事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人美经典文章 » 内容均为网友投稿,不排除杜撰可能,仅可一观。